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跨太平洋及亞歐主要航線即期貨櫃運價近期持續走軟,即便多家航商預告即將實施的漲價附加費(GRI)及旺季附加費(PSS),仍未能阻止價格下滑趨勢。
在亞歐西向航線(亞洲至北歐及地中海),多家航商近期為爭取高價即期貨量,開始對原本短期合約艙位配置進行限制。一名亞歐貨代業者表示,已收到的通知顯示,有些航班合約艙位配額已下修至原本的六成。
該業者指出,七月至八月航運市場表現平平,短期運價仍有下探空間。不過考量航商偏好即期高價貨,他預期不久後將出現一些附加費,用以拉近長約與即期價差,若短期價如預期下跌,附加費約五百美元會較合適。馬士基(Maersk)已宣布自八月一日起實施五百美元的旺季附加費。
據德魯里(Drewry)的世界貨櫃指數(WCI),近期上海-鹿特丹航線即期運價下跌一%,至每四十英呎櫃三千二百八十六美元;Xeneta XSI指數則顯示亞歐航線運價持平,為每四十英呎櫃三千四百零六美元;Freightos的FBX指數則顯示北歐航線小幅上漲二%,至每四十英呎櫃三千五百七十二美元。
值得注意,FBX指數顯示北歐航線運價已低於地中海航線,顯示價格趨勢分化。FBX中國-地中海航線近期下跌六%,至每四十英呎櫃三千五百六十八美元;WCI上海-熱那亞航線則下跌二%,至三千三百七十六美元。
在跨太平洋航線,即期運價跌幅更為明顯。WCI上海-洛杉磯航線近期下跌五%,至每四十呎櫃二千六百七十五美元,已低於五月初水準,回吐之前因關稅暫緩而累積漲幅。WCI上海-紐約航線下跌七%,至四千二百一十美元;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美東航線下跌六%,至三千三百七十八美元;FBX中國-美東航線則大跌十%,至四千四百一十一美元。
市場消息指出,下週將有多家航商在跨太平洋航線推行每四十英呎櫃一千至三千美元不等漲價附加費,但在運能仍與疲弱需求調整情況下,業界對漲幅能否落實普遍抱持保留態度。
德迅(Kuehne+Nagel)執行長Stefan Paulk在第二季財報說明會也表示,跨太平洋航線旺季需求預期平淡。他認為,平淡旺季僅限於跨太平洋進入美國航線。至於西向歐洲,他認為仍會有明顯成長,亞洲至歐洲市場相當有韌性,旺季表現仍將相當亮眼。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729)